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9月2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贸促会)正式发布了2023年7月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仍处于高位区间,但相比上年同期已有所下降,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综合指数方面,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10,虽然仍处于较高水平,但相比去年同期已经下降了66个点,显示出一定的缓解趋势。与上月相比,指数上升了4个点,表明经贸摩擦压力仍存但波动不大。同时,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8.8%,环比下降2.9%,进一步印证了经贸摩擦有所缓解的趋势。
从国别指数来看,俄罗斯、印度和阿根廷在全球20个国家(地区)中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显示出这些国家在经贸领域面临的摩擦压力较大。而美国、欧盟和印度在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方面排名前三,凸显了这些国家在经贸摩擦中的关键角色。相比之下,中国经贸摩擦指数为37,处于中低位,显示出中国在应对经贸摩擦方面相对稳健。
在行业指数方面,化工、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成为经贸摩擦措施的主要冲突点。化工行业经贸摩擦指数在监测的13个主要行业中位居首位,显示出该行业面临的经贸摩擦压力尤为突出。
从分项指数来看,20个国家(地区)在7月共发布了16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启动了8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向WTO提交了141项TBT(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和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通报。此外,还发布了12项进出口限制措施和110项其他限制性措施。其中,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居首,显示出关税措施仍然是经贸摩擦的重要手段。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的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67,处于中位水平,但较上月下降了602个点,显示出涉华经贸摩擦压力有所减轻。其中,印度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其次是巴西和欧盟。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3.8%,环比下降48.3%,进一步印证了涉华经贸摩擦有所缓解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这两个行业的企业需要格外关注经贸摩擦的动态。
为了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相关国家营商环境变化情况,更好地应对经贸摩擦,中国贸促会持续对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摩擦措施进行跟踪分析,并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