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登录
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正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光伏+”模式不断涌现,包括高速公路边坡铺设光伏板、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利用光伏制氢等,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例如,全国首个全路域交通与能源融合项目——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工程,通过在高速公路旁铺设光伏发电设备,实现了服务区的“绿电”供应和“电中和”运营。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4日,该项目仅金乡段就已累计发电超过500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00吨,并减少了大约415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种交通与能源融合的新模式不仅有助于两大行业的绿色转型,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与此同时,“光伏+”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如农(牧)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以及光伏在信息产业、交通领域的应用扩展。这些创新模式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了光伏等新能源成为我国新增电源的主体。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2.9%。
展望未来,专家们认为,“光伏+”综合开发模式将持续促进光伏跨界融合发展,拓展产业的新发展空间。“光伏+N”的多种模式将驱动场景变革,尤其是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等领域,光伏的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光伏+氢能”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模式,不仅为大规模消纳绿电提供新路径,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绿氢方案”。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布的各类光伏制绿氢规划及开工项目数量突破40个,显示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