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王清任(1786-1831年),河北省玉田县人,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自创32个方剂,并对2个古方进行了修改,其中通窍活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至今仍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习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常以王清任的化瘀理论为指导,治疗多种病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以下结合五个具体病例,谈谈个人的临床体会。
1. 益气化瘀法治中风偏瘫
病例:罗某某,男,51岁。突然口齿不清,口角流涎,口眼歪斜半天。入院时神志尚清,右上下肢瘫痪,患肢不能屈伸,不能站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血压偏高。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治疗:初用大秦艽汤化裁治疗,5天后口齿清晰,口角流涎消失,但偏瘫依旧。遂改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60g,当归10g,川芎5g,桃仁12g,地龙10g,川牛膝10g,桑枝10g。每日1剂,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2个月后,瘫痪痊愈,患肢功能活动自如而出院。
体会:对于中风后半身不遂证属气虚血瘀者,选用补阳还五汤进行综合调理,大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益气化瘀能改善患者“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促使气血流畅,改善脑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肢的康复。
2. 固表化瘀法治皮肤瘙痒
病例:万某某,女,52岁。全身皮肤瘙痒15天,晚间更甚,局部皮肤可见搔抓痕迹,但无风疹块,舌淡红、边见少量紫斑,苔薄白,脉弦涩。西医治疗短时止痒,停药后复发。
治疗:辨证为气虚血瘀之瘙痒症。选用《医林改错》中的助阳止痒汤:生黄芪30g,桃仁6g,红花6g,皂角刺10g,赤芍10g,鳖甲10g,穿山甲10g。服1剂瘙痒减轻,连服5剂,症状完全消失。
体会:气阳虚损,鼓动无力,血行瘀滞,肌肤失养,故见皮肤瘙痒。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以卫外,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后气行血畅,肌肤得以充养,瘙痒等症痊愈。
3. 补气化瘀法治真心痛
病例:孙某某,男,58岁。有糖尿病史3年,近日心前区阵发性疼痛、胸闷,轻微活动后症状加剧。因生气而致剧烈心前区疼痛,头冒汗,呼吸气喘。心电图提示前间壁心肌梗塞。
治疗:用《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化裁: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0g,桃仁12g,红花6g,桔梗10g,瓜蒌10g,枳实6g。另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3天后胸痛、胸闷逐渐减轻,治疗半年后,诸症消失,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
体会:此患者气虚气滞而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方中黄芪补气治虚,枳实、桔梗理气,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化瘀,使补气不气壅,养血之中又化瘀,不伤正。
4. 调中化瘀法治泄泻
病例:杨某某,女,36岁。大便溏泻,日4-5次已10余年,伴左下腹部阵发性隐痛,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选用《医林改错》中的止泻调中汤化裁: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甘草10g,红花10g,干姜10g。煎药取汁,分2次早晚点滴灌肠。治疗15天后,溏泻、腹痛消失,大便成形,随访10余年未发。
体会:止泻调中汤有补气、温中、化瘀止泻的功效。笔者改变给药途径,用点滴灌肠的方法,使药力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5. 疏肝化瘀法治癫狂
病例:胡某某,女,25岁。情场失意后,整天闷闷不乐,羞于见人,纳差,形体消瘦,表情淡漠,历时半年,诊断为精神忧郁症。服用疏肝解郁等方药无效。
治疗:选用《医林改错》中的癫狂梦醒汤化裁:柴胡6g,香附10g,赤芍10g,法半夏6g,黄连10g,桃仁30g,当归10g,朱茯神10g,陈皮5g,木通10g。连服3天后,患者精神面貌明显好转,继服10剂,诸症状明显好转,再用逍遥散化裁善后1个月,即能够正常上班工作。随访1年未发。
体会:此患者肝郁太甚,瘀血内生,发病已有半年,瘀期深长。所以选用此方时,重用桃仁30g,意在疏肝化瘀,郁瘀同治以抗癫。如果再一味地去疏肝解郁,而忽视其瘀血的情况,则不会有如此之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