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随着2023年初数字中国顶层规划的出台,“数字城市”、“数字政务”等概念成为市场焦点,其中“数字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受到关注。据研究机构数据,中国数字化城市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2万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近4万亿元,对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城市的概念自上世纪末提出以来,已经历了超过20年的发展,它在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解读。哲学上,数字城市被视为现实城市在网络空间的再现和智能化互动;技术上,则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城市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数字虚拟再现。数字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20世纪末至2011年)、目标确定阶段(2012年至2022年),以及当前正在经历的落地实施阶段。截至2022年底,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290个,地下管廊项目建设长度超过5900公里,显示出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际进展。
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的多项政策也在推动数字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武汉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这些政策强调了加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并促进了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发布了各自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例如重庆市计划年内建设10个智能工厂,广东省江门市到2025年要打造5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等,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案例。
展望未来,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成熟,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展现出乘“数”而上、加“数”前行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