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今年夏季,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富阳区进行了一场逃生模拟实验,模拟电动自行车在楼道起火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即使佩戴了防毒面具,逃生者在火灾现场仍然难以分辨方向,最终依靠消防员的帮助才成功脱险。这一实验再次凸显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燥的天气下,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等事故频发,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杭州市近日正式出台了《杭州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据了解,这是杭州市首次针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出台的管理办法,也是浙江省首个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方面的政府规章。《办法》共包含二十四条内容,针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停放和充电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面对每天上千辆的电动自行车上牌量,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办法》首先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管理电动自行车时的职责范围,并细化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与执法协作机制,形成高效的监管合力。
针对市民关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问题,《办法》根据不同场景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新建住宅小区,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规划和配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等已建住宅小区,要求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并简化相关审批程序。对于暂时难以建成停放充电场所的地方,允许依法设置小型集中临时充电点。
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已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消防安全隐患。《办法》针对这些新业态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配置要求,并明确了快递外卖企业、共享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集中充电设施运营主体等的消防安全职责。
此外,《办法》还鼓励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电动自行车信息查询、安全追溯等数字化管理。支持推广应用智能充电桩等电动自行车管理场景建设,并鼓励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单位安装智能化电梯阻车系统,避免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进入电梯。
《办法》的出台经历了多次调研和征求意见的过程。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前往多个地区开展调研,并召开了十余次座谈会,邀请了各部门、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参与讨论。同时,还通过公开渠道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邀请立法专家和法学教授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反复论证推敲,最终形成了《办法》审议稿。
目前,《杭州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经杭州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10月10日起正式施行。这一办法的出台将为杭州市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