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作为中医学中一种历史悠久的针刺治疗方法,其历史可追溯至《内经》时代。在那个时代,它已被广泛运用,并被视为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重要手段。该疗法通过使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的特定穴位或浅表血络进行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刺络放血的作用
- 退热作用刺络放血特别适用于阳盛发热的情况。通过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降低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恢复正常。
- 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刺络放血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状态,从而迅速缓解疼痛。
- 解毒作用刺络放血能够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恢复人体机能,抑制病邪的扩展与再生。
- 泻火作用火热内扰可导致多种病证。刺络放血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的治疗。
- 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刺络放血能排除局部经脉中的瘀滞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达到消肿的目的。
- 止痒作用刺络放血能够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风邪无所留存,从而达到祛风止痒的效果。
- 缓解麻木作用气虚或血虚可能导致麻木症状。刺络放血通过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治疗麻木之症,效果较好。
- 镇吐作用刺络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因此能镇吐止呕。

二、刺络放血的方法
- 分部刺络放血法根据发病部位选择穴位进行刺络放血。例如,头部疾病刺太阳穴,脐部以上疾病刺尺泽或曲泽穴,脐以下疾病刺委中穴。
- 循经刺络放血法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对某条或数条经络的病变进行循经放血。
- 辨证刺络放血法在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等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选穴配伍放血。
- 局部刺络放血法在病变局部或穴位进行刺络放血,适用于病变局限、表浅之病证。
- 急救刺络放血法专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取穴多在四肢末梢、表浅大静脉处、经外奇穴及督脉经与心包经的输穴。
三、不同症状对应的刺络穴位
- 脑出血(中风):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有助于促使患者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程度。
- 坐骨神经痛:检查阳陵泉、丰隆穴带,如有恕张血脉,刺血往往能缓解疼痛。
- 红眼病、麦粒肿:刺太阳穴出血,双脚中趾尖挤血,有助于快速治愈。
- 风湿病: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效果显著。
-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有助于治疗溃疡。
- 慢性肾炎:刺儒俞穴、肾脏周围、脐周围(脐中间不刺),有助于恢复肾功能。
- 肝炎、肝硬化腹水:刺阳交、足三里、曲泽等穴,有助于治疗肝病。
- 痔疮:刺龊交穴或委中穴,有助于缓解痔疮症状。
- 失眠:刺神门、行间、足三里或大椎、神道等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 颈椎病:刺压痛点、天宗、肩贞等穴,有助于缓解颈椎疼痛。
电话:18067918499(展位预定/会刊/门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