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登录
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北京市卫健委近期发布了《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旨在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管理,尤其是药品管理和医务人员资质的核实。该《办法》明确规定,严禁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并要求医师在接诊前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此外,当患者病情不适合互联网诊疗时,医师应立即终止线上诊疗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互联网诊疗的相关记录需保存至少3年,而电子病历则需保存不少于15年。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已达3.63亿,占全体网民的34%。然而,这一领域也出现了诸如先药后方、AI开处方等乱象。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诊疗的行为准则,强调处方必须由医生亲自开具,并且禁止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行为。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技术研究、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等多个方面。专家们认为,通过合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以及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例如,李兰娟院士提出,将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大量真实世界的数据相结合,可能会带来医学上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创新中药的研发。
综上所述,《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加强了对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专业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